腸衣包裝 由來已有2600年
從遠古洪荒時代起,肉食就已成為人類飲食中的一類重要食物,人們為了獲取肉食,磨尖了棍棒、石頭,發明了刀弓。肉食來源自各種動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以及內臟和其他組織,隨著火這一點亮文明的光與熱被人類所利用,人類的智力因熟食而邁上了一個重要臺階,而這因火而熱、而熟的食物中,肉食是重要的一部分。水煮、火烤,不同的方法加工出的獸肉,成為不同品味的肉類食物。
肉類食物最重要的營養價值就是為我們提供生存、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同時,還可以供給身體所需的脂肪以及一些必要的礦物質、維生素。但是,也正因為肉食中含有可以供給包括人類在內幾乎所有生物生存的各種營養成分,又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十分容易變質,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只要有足夠空氣,未經適當處理或保存的肉,表面就會有細菌大量繁殖,肉會變得發黏、發霉進而無法食用,即使在空氣比較稀薄的地區,如果沒有妥善保護或處理,肉食也會很快變酸、腐敗。
以合適的方法來保存肉類,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問題,食品的包裝因此應運而生。
包裝 為便于貯存交換
隨著時代的發展,肉保存得好壞與否,成了肉類食物生產、加工經濟中的關鍵因素,包裝對于肉類食品的保存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的保存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保存質量、保存期限。冷凍雖然是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保存鮮肉的方法,而在冰箱、冷柜、冷庫等機械冷凍方法發明之前,通過冷凍保存肉食,是除了寒冷的冬季以外不可想象的方法。
人類使用包裝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距今一萬年左右的原始社會后期,隨著部落中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這一人類特有的能力得到快速發展,人們因此有了剩余物品,可用于貯存或是交換。
為了貯存和交換的需要,最原始的包裝方法出現了。最初,原始部落的人們割下結實的藤條來捆扎獵獲的動物,或是用植物的葉片、大型的貝殼或是獸皮等來包裹包括食物在內的各種物品,而這正是原始包裝發展的胚胎期。
在此以后,隨著人類勞動技能的提高,慢慢地,人們開始以植物纖維等來制作最原始的籃、筐,今兒用火煅燒石頭、泥土制成泥壺、泥碗和泥罐等,用來盛裝、保存食物、飲品及其他物品,這些發明使包裝的目的——方便運輸、利于貯存與保管的功能,得到了初步完善。可以說,這就是古代的包裝技術,雖然原始但卻是極大的進步。
容器 重要的包裝材料
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
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代,國人就已能夠冶煉銅器,而到了商周時期,青銅的冶煉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器型可以做到大而美觀。歷史的車輪轉到春秋戰國時期,鑄鐵煉鋼技術、制漆涂漆技術也已被人們所掌握,各種鐵制容器、涂漆木制容器大量出現并逐漸普及。
把眼光望向世界,在古代的埃及,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那片土地上的人們就開始吹制玻璃容器了。因此,人類使用陶瓷、玻璃、木材、金屬加工各種包裝容器的歷史,已經達數千年了,其中許多技術,如玻璃容器、陶瓷容器經過不斷地完善發展,一直使用到了今天。
包裝 從傳統走向現代
公元105年,中國正處于東漢時期,蔡倫在此時發明了造紙術。
公元610年,中國的造紙術經高麗傳到日本,又在13世紀傳入政洲,德國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較大規模的造紙廠。
11世紀中葉,北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到了1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了活版印刷,包裝印刷及包裝裝潢業由此開始發展。
16世紀,歐洲的陶瓷工業也開始發展,技術隨后被帶到美洲,在美國建成了玻璃工廠,開始生產各種玻璃容器。至此,以陶瓷、玻璃、木材、金屬等為主要材料的包裝工業開始迅速發展,近代的傳統包裝開始向現代包裝過渡。
腸衣 使用已逾兩千年
在長達數萬年的人類文明進程中,腌制曾是保存肉類的最主要辦法,而在我國,肉類食品的包裝有著悠久的歷史。例如天然腸衣,作為安全、可食、營養豐富和易于消化的純天然食品包裝,早在公元前589年就已在國內出現,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使用歷史了。
腸衣是用家畜的大、小腸,經刮制而成的一種畜產品,有豬腸衣、羊腸衣、牛腸衣等,經過處理后的腸衣堅韌、半透明,加工好后就可以將肉食灌入,經晾曬風干后長期保存。